E小说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之走出泥潭 > 第192章:结局

  事情的发展和许国所想的稍微有一点不一样,原本许国想的是因为这个年代立邦在尖端方面比起欧洲方面还是稍有不如,所以那边的产业转移应该会向欧洲转移。

  但是半导体产业转移的轨迹还是和原有的相似,虽然提早了一些,这个时候立邦这边的技术水平和欧洲那边还有一点点差距。

  但是这边的生产成本和欧洲那边比起来相对来说更有优势,并且这边可以说完全是牙美利尖的势力范围,所以产业转移的时候优先还是往这个方向进行了。

  毕竟牙美利尖在立邦有着不少的特权,在这边可操作的余地比起欧洲那边来说更大。

  所以许国的竞争对手一下子就从牙美利尖的本土企业转变成为受到牙美利尖控股的立邦企业,这个转换的速度完全出乎许国的意料之外。

  虽然感到意外,但是这个转变许国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在他来的那个时空,立邦曾经在半导体领域把牙美利尖给完全干趴下了。

  当时因为这个原因,牙美利尖还专门成立专门的产业基金,用于扶持本国的半导体制造产业。

  不过当时即使是这样,也因为多种原因牙美利尖的半导体产业竞争不过立邦的产品,最终导致他们不得不扶持南高阳半岛和四维岛的半导体产业。

  不过在这个时空里不一样了,因为是牙美利尖的本土企业主动转移产能,凭着他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再加上立邦的大环境,一下子就减少了很多的成本。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这算的上是牙美利尖的科学技术和立邦的低廉成本的完美结合。

  当然这个对许国的影响也并不是太大,因为相对于牙美利尖那边过来的半导体企业而言,他的新大陆半导体的立邦控股子公司已经在这边运行了10多年了。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相对于牙美利尖那边过来的半导体企业都更具有优势,最起码新大陆半导体已经度过了很长的磨合期,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市场上面对它的接受度都已经很高了。

  再加上新大陆半导体自身在半导体领域方面的底蕴,本身就比其他的半导体企业要来得强一些。所以许国倒并不害怕从牙美利尖那边过来的企业与自己进行竞争。

  毕竟基于立邦本地情况的成本优化,新大陆半导体在这边已经做了10多年了。

  在技术上,虽然为了避免牙美利尖管理层面上面的打压,新大陆半导体主动与其它牙美利尖半导体公司交换专利授权。

  看起来在专利方面其他的牙美利尖半导体公司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但是有时候专利是一回事,生产工艺又是另外一回事。

  即使是其他半导体公司拿到了专利授权,他们要摸索出来适合他们自身的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时间也并不确定。

  因为生产工艺这个东西有的时候还是要讲究几分运气的,往往就是一层窗户纸,往往会卡着一家公司好几年。

  不过不管怎么样,经过许国的这次大动作之后,整个世界的半导体行业的产业分布好像一下子就突然前进到了类似于许国来的那个时空的80年代的感觉。

  当然有相似也有不相似的地方,因为在这个时空里,半导体产业在远东这一块直接就分成了立邦与香江两个中心。

  在香江这一边,完全是许国的主场,因为当地的半导体产业都是为了它的香江工厂而新建的配套企业。

  如果严格地来说,在内地的对外特别工业区内,那边的产能最初也是为了香江这边公司的外贸生产出口而配套的。

  只不过现在已经拆分了,完全独立承揽两个不同的研发与生产体系。

  那边的产能现在完全被用于供应受到贸管会管制的地区,因为这个原因,在评价半导体行业的时候,那边是被拿出来单说的。

  毕竟按照自由贸易地区来说,那边生产的产品基本上不会进入到这边的市场。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改变未免有点太掩耳盗铃了。

  许国这样明显的脚踏两只船,真的会被允许吗?

  不过事情就是有点这么奇妙,在无产者联盟不断地开拓新领域的时候,牙美利尖也在尝试着与华夏如何相处。

  在这个时候,许国明显地把自己的企业做出了切割,牙美利尖这边的管理层也不好一棒子就把许国的新大陆半导体有限公司打死。

  因为即使是在原时空,在双方开始恢复接触后,1976年底牙美利尖为了表示友好,就曾经向华夏出口了两台超级计算机。

  当然那个时候,即使是出口了,也还是进行了严格的管理的。

  那两台拿到特别授权协议出口的Cyber172型超级计算机是被经过特别处理了的,运算性能远非实际水平,而且牙美利尖方面还要求计算机只能用于地质勘探,不可以用于其他途径。

  为了确保他们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计算机被设置在专门的玻璃机房内,钥匙却由牙美利尖方面管理,每次使用前,还必须得有他们的人批准同意才行。

  却让中国计算机科研人员经历了一段屈辱的“玻璃房”的历史。

  并且操作完成后,牙美利尖方面还会马上封锁玻璃房,操作日志还要定期上交回牙美利尖相关管理部门审查。

  同样的要求也被适用于在这之后从立邦购入的3台日立M系列超级计算机,这几台超级计算机被严格限定于用作气象预报工作。

  同样按照牙美利尖方面要求,对出口到华夏的版本大幅降低了性能,还要求比照Cyber172的做法,设立值班人员和日志制度。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也就是在这段特殊的时期,许家才能做到如此轻易地分割,并得到牙美利尖方面的默认。

  在世界的半导体产业布局,因为许国的原因受到改变的同时,许家内部也在发生着改变。

  这种改变之所以会发生,完全是因为许国重视教育的结果。

  准确点来说,就是从许国这里算起来的许家第二代开始进入许家自身的产业。

  因为许国妻妾各自背景的不同,许国的子女们在成长阶段培养的侧重方向也有所不一样。

  比如说向春妍就更乐意将自己的一子两女引领进半导体领域,而娄小娥的两子两女则更偏重于钢铁行业和机床行业。

  在穿越过来之前,许国就已经从头到尾的体验过后世的那种教育模式。

  虽然说他不完全认同,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通过系统而高效的教育孩子成长起来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说他的子女们并不是和其他暴发户的子女们一样有着充足的娱乐时间,如果严格点来说,他们算是提前体会到了21世纪的鸡娃模式。

  也许是幸运,也许是不幸,毕竟许国现在可是比他穿越过来之前有钱得多得多,完全可以多方面的提供一对一针对性的培养。

  相对于大批量高强度的教育而言,这种教育模式的压力并没有减少多少。

  不过还好的是,许国请的都是教育方面的能人,他们对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提升学生学习动力,诱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这些方面很有心得。

  所以虽然学习压力不小,但是孩子们习惯了,再加上有兴趣在里面,倒也承受得住。

  比如说许广智在十五六岁的时候,为了挣零花钱,就已经凭借着自己提前学到的部分半导体相关方面的知识,在新大陆半导体的实验室里面打工。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小子的确是在为了挣钱打工。

  在学习方面虽然说许国非常舍得花钱,但是在孩子大了点后,所有涉及到他们自身兴趣爱好方面的花销就必须得他们自己挣钱了。

  所以说那小子为了追星卡朋特兄妹,挣到他们的演唱会门票和购买与之相关的东西,工作得可是非常积极。

  有了许广智的带头,再加上嫡庶之争、妻妾之争等原因,许家的第二代开始在两位虎妈的鸡娃下开始了内卷的生活。

  本来最开始的时候,许广慧作为许家的嫡女是被打算富养的,但是万事就怕被比较,再加上许国把自己名下的财产进行了家族基金化。

  以后对于家族基金的控制是按照下一代子女的自身实力进行加权投票控制的,所以在许家虽然竞争不如其他家族来的激烈,但是该争的还是得争。

  就算是娄小娥这个原先喜爱艺术的小女子,也开始在考虑到自身家族优势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往工业方向进行努力。

  毕竟她也知道,自己最初学习的是艺术,虽然说后期为了协调许家与娄家在公司层面的运作,也学习了不少关于财会方面的知识。

  但是对于实业这方面,她相对于向春妍还是欠缺许多。

  更别说向春妍本身就是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期又继续在斯坦福大学读了硕士和博士。

  所以说为了避开对方的优势区域,娄小娥更多的侧重到与娄家有关联的产业方面。

  所以她的子女在培养的初期就已经定下了基调,往着接管与娄家相关产业的方向进行培养。

  在家里有了两位虎妈的情况下,许国自己倒用不着去亲自鸡娃。

  所以说在更多的层面上,他自己表现的完全像一个慈父,家里的孩子们也更愿意跟他亲近。

  当然他也不是单纯的带着孩子们瞎玩,而是在带着孩子们玩的同时,将自己对于未来的理解潜移默化的传输给他们。

  所以说相对于其他豪门大家而言,许家在底蕴上虽然确实浅薄了些,但是对于未来的发展,许家的二代们有着远比同龄人更清晰的认识。

  再加上许国一视同仁的态度,以及家族基金已经将继承权分割了,许家的二代们在争夺家产方面的需求并不算太过强烈。

  每年许国都会带着他们一起进行不少的团队活动,这大概算的上是许家内部的团建吧。

  虽然说许国并没有指望通过这样的团队活动就能够营造出来一个完美的家族,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经过这样的活动,许国的几个子女之间的感情看起来还算是可以。

  如果和香江的其他大家族的子女进行对比,那么可以说许家子女之间的感情算得上是非常之好了。

  毕竟在许家,最大的利益纷争已经进行了弱化,要想增强自身对于家族基金的影响力,还是得从自身的实力来说话。

  如果自身的实力不够,即使再通过什么阴谋诡计来打压自身的兄弟姐妹,赢取来自父亲许国的关心关爱也是拿不到管理权的。

  所以在家族团建的磨合之中,这群小一辈已经开始在互相试探调整着自己的位置。

  对于这样的情况,许国是乐见其成的,并且他还给自己的子女进行分析,自家家族产业里面不同行业的未来前景。

  并且还对他们讲述一些他在穿越之前看过的行业之间互动的案例。

  在许国画的大饼里面,每个行业都有着光明的未来,如果他们兄弟姐妹之间能够紧密协作,那么许家的未来不可限量。

  当然他们自己也可以选择一个创业方向自行发展,到时候再争取家族基金进行投资,这样也算得上是让家族的产业进行开枝散叶。

  到时候他们所自己创业的企业除开家族基金的股份以外,其他部分完全归其个人所有,算得上其私产。

  不得不说许国的几个子女还是非常争气的,在许国的诱导下,虽然说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创业方向,但是他们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

  毕竟从小的起点就不一样,所获取的信息也不一样,再加上许国提前给他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他们成功的难度大大的降低了。

  当然成功也不是永远的,前期的成功有可能带来后期的自大。

  比如说许广明就因为许国给他指出了方向而觉得稳操胜算,一味的通过杠杆扩充公司业务,最后因为周转不济导致公司破产。

  在这里不得不说许国舍得放手,他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小儿子从意气风发到一败涂地。

  至于他这么做的原因,当然是要让自己的其他几个子女知道,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家族基金是不会为了他们的任意妄为而进行兜底的。

  所以经此一役,许家的子女们在规划自己的产业的时候多了几分小心,少了几分妄为。

  虽然明白了未来前进的方向,但是仍然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向前进。

  对于这样的改变,许国是乐意看到的。

  也正是这样的改变,许家的子女们更加明白相互协作的重要性。

  在后续的发展当中,虽然说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是他们之间协作的更加紧密了。

  比如说老大许广智在接管新大陆半导体后,就跟弟弟妹妹们紧密合作,通过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与他们产生了行业互动。

  不光是在机床制造业上,华兴机床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了。

  在造船行业上面,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装配协作,许家的造船厂也打出了名气。

  至于日用电子产品方面,相关的运用也不少。

  随着技术的一天一天进步,许家家族基金下面的产业算是这个时空里第一批进入到工业智造的领域的。

(https://www.eexsw.com/siheyuanzhizouchunitan/703632741/)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w.com